【科研育人】深度解析晋商文化(二十四)

深度解析晋商文化(二十三)

晋商伦理的基本特征之诚实守信(一)


晋商崇尚诚信。清代兵部左侍郎郭嵩涛曾言:“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之人之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其心朴而实也。”也正因为有如此卓著的信誉,晋商首创票号并且汇通天下,“各省银号汇兑银两,盈千累万,竞以一纸为凭”《革职留任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奏》咸丰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清代钞档》;为此,梁启超以“晋商笃守信用”来概括晋商商德,并以晋商“自夸于世界人之前”深感自豪。

众所周知,商业交易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互换过程,双方主体都想通过交易求得利益最大化,但这种合意的隐含前提是双方的相互信赖,人们只有诚实不欺地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各自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遗憾的是,商业主体在追求利益过程中往往呈现机会主义倾向,存在急功近利、背信违约等不道德行为。晋商向来以诚实笃信而闻名,他们诚实经营、信义取利,以内在的诚信理念自觉地对本能的、短视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道德约束,树立了诚商廉贾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信任,因而从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成为因信而利的成功典范。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强调“信”的为人准则,主张“君子诚之为贵”,把诚信作为商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和处世准则,“非诚贾不得食于贾”。晋商深受传统伦理价值观的影响,在商贸经营中主动践行信用伦理,以诚正己、以质取信,严格保证产品质量。祁县乔致庸“首重信,次讲义,最后才是利”的经商准则可谓是晋商诚信自律的最好诠释。正是凭着这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道德自觉,晋商在商业交往中非常注重产品质量,创出了许多知名品牌,有许多至今仍负盛名,如“六必居”酱菜、“杏花村”汾酒、太谷广盛药铺的龟龄集酒和定坤丹等。在晋蒙贸易中,由于晋商所售砖茶质量可靠,蒙古顾客甚至以砖茶代替银两来进行货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