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 弘扬科学精神 —登山路线怎么选才安全?

     把自己的安全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永远是不可靠的。即便是跟随已提供成形路线的户外俱乐部或其他团队出行,我们也应该具备选择和判断路线的基本能力对路线难度、运动强度、装备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估重选择。



1.从搜集信息开始


  在选择登山路线时,从安全角度出发,需要提前对路线有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去搜集线路信息,往往搜集的信息越多,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搜集信息的渠道可以是:

  (1)网络。但要注意网络上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可靠的,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2)朋友。最好有机会向曾走过此路线的朋友咨询一下,往往他们更清楚路线上有哪些重要标志,哪些危险点,或是其他有价值的信息。(3)相关出版物,如攻略手册,地图等,但要注意这些出版物上的信息可能会过时,在实际攀登中也会出现由于天气等客观条件而改变路线状况,要谨慎对待。必要时向当地有关部门和组织核实出版物中介绍的情况。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搜集的路线信息资料,都会存在因攀登者能力和状态不同,或受季节和特殊天气等影响而在实际攀登中出现的信息误差,因此,要从自己的攀登能力出发进行评估。



2.考虑影响路线难度的因素


     选择登山路线的第一原则便是“安全原则”,路线的难度与自己的能力不相符合的话,不仅使你很难体会到攀登的乐趣,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更是你无法应对的。并且,我们不仅需要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还需要了解哪些因素影响着路线难度。


 (1)海拔高度与海拔落差.



  选择所要攀登的山峰时,高度可能是很多人最先关心的一个要点,是对一座山难度的直接印象。

虽然对于登山来说,并不是山高,难度就一定更大;也并不是小山就一定无风险。但高度的确是很多登山者,尤其是初级登山者,在登山进阶中对自身登山能力提升的一个衡量要素。

  初级的登山爱好者,从轻松的路线入手,一步一步地进阶。从城市近郊海拔几百米有安全步道的小山开始,随着身体运动能力的提高,登山经验的积累和登山技能的提高,之后可以走的更远,登的更高,从而感受更多登山的乐趣和美好。




 (2)不同季节与天气



    即使是同一座山,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下攀登,难度也会有很大不同,这是我们选择路线时需要格外注意的。有时,我们也需要在特殊的季节或天气里避开一些登山路线,例如,夏季选择登山路线时,就要注意不要离河流太近,避免暴雨突发。不同季节,山路的路面状况有所差异,攀登的舒适度与难度不同。夏季轻松登顶的山峰,冬天再次计划攀登时,就务必重新判断由于积雪、冻冰、寒冷等当前时期的天气特征下的山路状况所带来的攀登难度。而在天气状况好的情况下都面临很大挑战的山峰,在天气糟糕时攀登所面临的风险可能会更大,更要谨慎选择。




 (3)不同路面,行走难易不同


  登山时,山路路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完成一次攀登。路面好,则行走容易;路面条件差,则行走困难,给攀爬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在选择路线时,路面因素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石板台阶路面一般很成熟,较易行走,一些是自然形成的,绝大多数都是人为铺就的。刚刚接触登山运动的山友更多选择此类路面的路线。常见危险:石板台阶多青苔,且雨雪天气台阶比较湿滑,要注意滑跌的风险,避免崴脚等情况。


  碎石路面通常没有明显的路,多为山谷沟壑经长期雨水冲刷和山洪爆发形成,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组成,行走时有一定难度。常见危险:易发生扭脚、摔倒、磕碰等危险。尤其要注意在雨季,大雨来临前,和大雨刚过时不要行走此类路面的路线,小心山洪爆发带来的严重意外事故。


  泥土路面是登山户外运动中最常见的路面,在晴朗的天气里行走非常容易,一旦遇到降雨天气,行走难度陡升。常见危险:大降雨过后,这种路面会变成烂泥路,极易滑倒;冬季雨雪天气后则非常容易结冰,行走艰难且危险系数很高。


  河谷地貌主要由水流侵蚀地貌,形成山岭、谷地或低地发育成沟谷。很多山友热衷于沟谷穿越,但有时会低估其中的风险。常见危险:暴雨多发的季节,原本不能构成威胁的小溪也许会成为洪水暴涨的大河。因此必须慎重选择路线,最好选择其他通行办法,或放弃此路线。




  (4)路线上的危险地点数目



     在搜集路线信息时应清楚路线上有哪些比较有挑战的难点,自己是否可通过,能否避开。

在成熟的登山路线上,比较难的攀登点都是很多山友耳熟或亲历过的,因此在选择路线时可向身边有经验的朋友了解,或是上网查阅。而对于少有人去的攀登路线,不可贸然前往,对山路情况要认真仔细的确认。

不要忽略下山路的难度,上山时容易攀登的路线并不代表容易下行,很多风险往往隐藏在登山的后半段——下撤中。因此,在确定路线时,要提前规划好回程路线,特别是下山与上山不是同一条路线时,除了要选择一条安全下行的路线外,也要对确定好的路线做到非常熟悉,避免下山时因放松警惕而走错路,导致迷路被困。


  (5)团队的规模和能力



  除了要搜集路线相关信息,结合自身能力对路线难度进行判断外,我们在进行路线选择时还应将团队的规模和能力考虑在内。团队出行时,路线的难度一定要符合整支团队的能力,而不是以最强的队员为主,因为应对风险和挑战,团队协作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