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家之所以人才辈出,生意兴旺发达,与其尊师重教是分不开的。旧时一些文人在家或选某个地方设立私塾或书院,招收富家子弟来读书。有的富贵人家干脆把私塾的老师请到家里来专门教育自己的子孙,这种教学方式也称家塾。乔贵发因家贫识字不多,故他发迹之后非常重视子弟的文化教育,他的儿子乔全义曾考中秀才,其他子孙也多送往私塾读书。他的孙子乔致庸自幼读书勤勉,他的曾孙乔超五也酷爱读书,因俩人年龄相仿,长辈们曾送他们一起去平遥书院读书。后来乔超五在清咸丰己未年(1859年)中举,曾任知县。他在保元堂家里设了家塾,让乔家子弟在此读书,他的外孙渠本翘也在此读书。保元堂一些子弟多致力于科考入仕,曾先后有四人中举,有父子、叔侄、爷孙、兄弟、甥舅同举的佳话。而乔在中堂子弟无意追求功名,更重经商。
乔在中堂的家塾请塔寺村的名儒刘奋熙执教,当时刘奋熙还没有中进士,但在祁县一带也是个出类拔萃的人。他性格耿直而且派头十足,一般人家很难相请。乔家为了让子孙受到良好教育,对他百依百顺,盛情款待,并暗中给刘先生家中予以资助。
乔家对这些先生的待遇也很优厚,每位教师有两个书童伺候,伙食和主人相同。先生除了有较高的年薪外,逢年过节设专宴款待,还另有红包、糖果、点心、月饼等福利,书桌上糖果罐内的零食也是每日品种翻新。同时,乔家待先生为上宾,宴席中要请先生坐正席。先生平常回家时,乔家派轿车接送,主人们一字排开送到门外,等先生的轿车离开,乔家的主人才回来。乔家如此尊师重教,一方面培养了子弟们尊敬长辈的好品德,让他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先生皆感恩乔家,全心全意地授课育人。
乔家祖上传下的家规家训,都是正心、正身、正人的基本原则。家规正了人,才会形成风清气正的家风。家风好,就有了百年基业,乔家兴旺延续了两百多年,一是家规正人,二是家风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