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人】深度解析晋商文化(二)

                                                 深度解析晋商文化(二)

   儒商文化的伦理特质之以义驭利


商品经济是求利经济,但如何去获利,为何去求利,怎样去用利,却又涉及道德问题,需要经济主体在义利之间进行价值判断。

《大学》中说:“生财有大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身发财”者明确以营利为目的,“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死也《韩非子·备内,为求利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甚至不惜作奸犯科,铤而走险,乃至“亡身以殖货”。与之相反,儒商遵循“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理念,坚持以道德理性统摄自己的经济行为,将做人之道与经商之道密切结合,以德立身、以义制利,追求经济效益与道德价值的辩证统一。

清休宁商人吴鹏翔在汉口买了八百斛胡椒,验货时发觉这批胡椒有毒,原主央求退货还钱,可他为了防止其将有毒胡椒转卖他人,竟将这批胡椒悉数买下全部销毁,宁愿自己蒙受损失,也不使消费者受害;(参见嘉庆《休宁县志》卷五近代儒商张元济领导商务印书馆,反对“利在前而后从事于学”的出版商,认为出版机构要“注意培植人才,不专在谋利”,“宜多出高尚书,略牺牲营业主义”;荣氏企业的创办人之一荣德生曾说:“古之圣贤,其言行不外《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整心修身,终至国治而天下平。吾辈办事业,亦犹是也,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若一味唯利是图,小人在位,亦则虽有王明阳,亦何补哉?”(荣德生:《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他认为,商人也要是君子,要做个好的商人,前提是做个道德高尚的人,要“整心修身”,坚持道义,如果一切以营利为目标,便会“唯利是图”。由此可见,儒商在经商过程中注重以德立身,将传统的价值范式和道德信念不断内化为自身立身行事、从商业贾的行为指南,坚持经商方法与手段的合理性与合德性,追求经济效益与道德价值的辩证统一,强调循义取利、以义驭利,真正做到了“藉令服商贾而仁义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