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人】深度解析晋商文化(四)

                            深度解析晋商文化(四)

                           儒商文化的伦理特质之崇商敬业


《史记·货殖列传》引白圭之语云:“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众所周知,市场竞争中机遇与风险并存,得失只在几微之间,决策者必须具有在未知中求已知、在已知中求未知的勇气和慧,能够在风云多变的商场中权衡利弊,运用大智慧、大谋略在虚实进退作出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决策。这就对经济活动主体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反应灵敏决断迅速,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商场捕捉信息、总结规律,及时准确地把握商机商情。“夫良商不与人争买卖之贾,而谨司时”,与投机取巧、与人锱铢必较的游商小贩不同,儒商善于预测市场供求关系,他们以洞察机遇的敏锐眼光放眼商业格局,洞察时局、观察商情,根据自然与社会的形势变化准确预测市场变化的客观规律从而进行科学决策。

儒商的早期代表人物子贡,“与时逐货赀”,“臆则屡中”,善于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时机,从事转手贸易,贱买贵卖,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陶朱公范蠡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的经营策略,十几年中三致千金;“治生祖”白圭更是“乐观时变”、“智与权变”的高手,一旦看准时机,则当机立断,“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他提出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策略演化至今;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善心计,识轻重,能与时低昂”、“能析利于毫末”、“又善审势伸缩”(李梦阳:《空同集》卷四四;明代歙县巨贾黄崇德学习古代名商经营之道,不仅善察时势行情,而且善择地利市口,取与得时,每争必利,“不数岁致万金,以货雄于新安淮海间”(敏县《辣塘黄氏宗谱》卷五近代著名企业家荣德生更是“密察盈虚消长,记之于心,对市面升沉,颇有会通”(荣德生:《乐农自订行年纪事》。正所谓“洞悉天下之物情”(沈连:《落帆楼文集》卷二四“其识量有大过人者”西关章氏族谱》卷二六

由此可见,“儒商”大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能够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从而在商战中以胸怀天下的气概和谋略,以超人的胆识和魄力,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关键时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降低风险,以智取胜。